 |
|
|
·俄罗斯文学的一个残章 |
|
俄罗斯文学的一个残章 文 / 韦芈 ——前苏联文学 所谓的苏联文学自然是以十月革命来划分界限,一直以来我们对外国文学的概念受这部分影响***,在某些时段甚至于代表了大多数的外国文学,历来俄罗斯的国土上盛产文学,音乐等艺术类的巨匠,即使在前苏联统治的时期,这样的巨匠依仗原有的底蕴和惯性还是层出不穷,本文中不想复述那些已经熟悉得接近腐烂的名字,出于逆反经历了过度灌输的我们对此有天然排御性,所以更容易对一些被迫忽视而现在通过种种途径而渐渐揭开面纱的作家们而产生兴趣。扎米亚金,索尔仁尼琴,皮里尼亚克,普拉东诺夫,左琴科,爱伦堡,格罗斯曼,别克,这一大串名字如同钻石项链那样拂去表象上的尘埃而熠熠生辉,其中***耀眼的两颗恒星无疑当属帕斯捷尔纳克和布尔加科夫,就象是两座伟岸的颠峰横决在眼前让人不自觉的屏吸仰止,想简单描述一下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文学无论如何也回避不开这两者,所以我还是先从这两位开始对苏联时期俄罗斯文学的简单回顾。 帕斯捷尔纳克的名字联系着日瓦戈医生,联系着1958年的秋天,这个时候一个俄罗斯的老人正面临一个难以抉断的选择。事情的起点是10月23日,***早是来自瑞典的一个消息,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在现代抒情诗和俄罗斯伟大叙事诗传统方面取得伟大成就的”帕斯捷尔纳克,其后在苏联的土地上开始掀起波澜,先是报刊的诘难,接着是作协会员资格被取消,然后开始演变为暴乱,被指使的学生在他家门口闹事,***,***后饱受屈辱的老人不得不做出违心的宣布,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并痛苦的承认自己在小说中攻击了十月革命的错误,恳求当局善待自己,如同他在日瓦戈医生一书中塑造的主人公一样,从精神上这个高傲的老人被暴政和强权蹂躏了,这样的打击也使得两年后一代伟大的作家和诗人在伤怀中郁郁而逝。现在我们可以幸运的看到了这本饱受争议的日瓦戈医生了,在某种程度上日瓦戈医生带有作家的影子,也预昭了作家的命运。回顾作家的一生对试图了解日瓦戈医生这篇作品具备帮助阅读的作用,所以还是从他的出生说起,帕斯捷尔纳克出身与一个艺术家庭,父亲画家母亲是钢琴演奏家,进大学后开始研究新康德主义哲学者,这对他以后的作品具有重大引导,帕斯捷尔纳克早期的诗受象征主义影响,依靠晦涩的语言,离奇的想象来抒发内心感受,十月革命后,他连续发表长诗《崇高的疾病》《施密特中尉》《一九0五年》,从他的诗里表现出的意思来看,帕斯捷尔纳克是相信革命的正义性的,但反对暴力,希望不受蒙蔽的观察***生活,这些观念都在二十年以后的小说《日瓦戈医生》中集中体现,而这些观念也就成为日后苦难的必然。 大约是在七年前,我偶然看到了《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中文译本,比看马尔克斯的作品更早,这是部幻想,讽刺和现实主义融合的杰作,虽然是未完篇但还是可以看到其中风采,文学史上有许多未完成的作品都具备独特的魅力,如卡夫卡的《城堡》,曹学芹的《红楼梦》,这些作品犹如米挪斯的维纳斯,残缺的美感不可替代。和帕斯捷尔纳克一样布尔加科夫的作品也是被禁止了许久,他的悲剧是从中篇小说《不祥的蛋》开始的,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不祥的蛋不过是篇一般的讽刺作品,据说当时他触及到了某些领导人的官僚主义和不学无术,而被当时文学的主流派“拉普”认为是丑化社会主义的大毒草,有新资产阶级情绪而受到批判和查禁,这让我联想到十九世界3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那场对“青年德意志”派作家的讨伐,扼杀的力量反而催生出绚丽的果实,如果没有遭查禁布尔加科夫未必会有12年的时间来埋头构思《大师与玛格里特》这样一步在当时说是***的小说的心态和平静,这也许就是祸福相依的道理。 遭到“拉普”攻击而被查封的作家还有很多,代表任务还有普拉东诺夫。普拉东诺夫遭到查禁的***部作品是他***的长篇《切尔古文城》,后来他的另两部中篇《基坑》《初生海》也先后被封禁,应该说这三部作品是能够代表普拉东诺夫水准的作品,如果没有这三篇普拉东诺夫不过也就是个混迹于众人里的一般作家,早期普拉东诺夫也是写那些讴歌真善美,歌颂劳动,向往新生活,精心构执“童话”的作家,他的不同在于他是个敏锐的有社会良知的作者,那些不公正现象在某个时候突然触动了他的笔端,他开始写出社会变革中的消极,荒谬的思想行为并且反思,并在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比如在《切尔古文城》的结尾处他让主人公失去了对故土的留念,走进深深的穆捷沃湖,去寻找***的奥秘。在《基坑》《初生海》里提供了一个概念,反映了真实的混乱,既不畸形,也不可笑,表面的无动于衷,内心却是深层次的痛苦。这样的情绪在当时左倾的前苏联时代应该有许多人感受到痛苦,而普拉东诺夫却做了那个说真话的儿童,对着皇帝大吼一声,你什么也没有穿啊?类似普拉东诺夫那样充当说真话的儿童的作家当时有许多,皮里尼亚克也是其中之一,他的命运就更加悲惨。在经历了指责之后,在肃反运动中被枪决,也许普拉东诺夫还是幸运的他仅仅被称为是有无***主义的倾向,而不是白匪的***人。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是近来比较热门的小说之一,这一类小说被称为反理想主义小说。代表作有赫胥黎的《美丽的新世界》还有就是前苏联作家扎米亚京的小说《我们》。反理想主义小说共同的特点都是描写未来世界在强权统治下,个人为维护个性尊严和自由而作的反抗斗争,在《我们》中作者运用了象征,变形,荒诞。幻觉。梦境,下意识等各种手法,来烘托情境,是反理想主义小说的***成就之一。在《我们》这部小说中,所有的人都成了号码,循规蹈矩,稍有违逆就遭受消灭或者洗脑,***后丧失了全部的思想,感情,记忆和灵魂成为行尸,这一切都似曾相识,虽然写的是一千多年后的故事,其实作者早就以自己的触角作出了对世界的警告。 ***后我还想回忆一位作家,也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就是《古拉格群岛》的作者索尔仁尼琴,老实的说《古拉格群岛》我只翻阅了开头部分就将它束之高阁了,坦率的说我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并不怎么高,虽然它嬴得全世界的赞美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的观感这是部纯粹的政治小说,对于太过于纯粹的政治小说,我一直报以旁观的态度。引起我兴趣的倒是他的一个不怎么出名的中篇《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主人公伊凡是个参加苏德战争的苏联青年人,因为弹尽粮绝被俘虏,归国后却被作判国罪入狱十年,小说说的就是伊凡在劳改营中一天的生活,这篇小说感觉是个记录流水帐,从一早开始,先是被罚嚓地板,赶到食堂吃了一小块冻玉米粥,回到营房后幸运的获得了被克扣的黑面包,然后就是午饭。***后是晚饭,直到晚上心满意足的睡觉,由于一天没有什么太不幸运的事情发生,这就是幸福的一天,很平淡的情节,但深层却有无辜者的朝不保夕的惶惶,看完后又生出种悲哀的感觉来。 前苏联时代的作品以上所说的只是一个角落,但这个角落却比大面积的阴影华彩得多,自由是生命的基础,整个有生命世界的进化是从自由的低级阶段向高级极端的运动,这就是生命形式进化的本质,是自由与暴力的抗争,自由在许多时候是弱势阶层的,但迟早会突破一个点,然后泛殇开来,就象爱伦胞在他的《解冻》中说:“寒冬终于站不住脚了。”
|
|
[2008年 4月11日 19 : 37]
评论:[3] | 浏览:[6108]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