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等人 大学即将毕业,有一点点茫然。也许曾经是众望所归的“天之骄子”,但是跳到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才发现,既不是鲸鱼也不是鲨鱼。这时,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的优点和缺点、兴趣和不足分别是什么?未来我想做什么?如果说以前是在选择、在寻觅的话,现在应该做的就是选定一个目标,找到一个你***适合***愿意做的职业。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为自己的理想、愿望做减法,为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作加法。许多人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危机的存在,但是想归想,真的付诸于行动了吗?未必。记住:时间是不等人的。在这个时候,对一些东西开始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人际关系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积累,甚至***的积累。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够从容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人才开始“近距离竞争” 随着社会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将不再作为选人的首要衡量标准。我国入世后,如果说过去的人才竞争属于“远距离竞争”的话,那么现在已成为“近距离竞争”。不适应变化的环境就没有出路。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员工的专业及素质培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在自掏腰包参加各种培训,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每一分钟都需要与人竞争的社会,“你要么永远不能休息,要么就永远休息”。事实上,在单位不能满足自己时,有心计的白领们早已自掏腰包开始接受工商管理、计算机、英语等比较热门的项目,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作一种“补品”。在以后的职场冲浪中,这些培训将化作各种***书,在求职或跳槽时增加自己的“分量”,有时***反倒排在了后头。 大学生就业遭遇新矛盾 首先,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2001年***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有145万,2003年达212万,2004年达250万,4年增加了140万,今后还会继续增长。其次,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学科建设滞后的矛盾。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就业难集中反映了高等教育许多深层次问题。 未雨绸缪早定位 工作,考研,出国,是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三种选择。对自己作何种选择,必须早作准备,未雨绸缪,否则就会手忙脚乱。美伦认为从大三起,学生就应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充电”,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就业竞争中去。 高***不等于高就业能力。 以前,社会上只有极少数人才有上大学的机会,所以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而今天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出现了高***者失业的尴尬局面。 在国外,一些基础学科毕业的学生也很难找工作,比如学拉丁文或者学哲学的,因为这种原因,所以选择这些学科的学生会很少,他们把这种教育当作满足自己的一种爱好,是爱好的需要而不是就业的需要。毕业以后,可能会选择教书;或者再去修一门容易找工作的***;或者干脆从事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关系的工作,比如做推销员。他们不会抱怨自己的专业为什么不能给自己带来火热的生活。而我们国内的学生,把上大学当作一个‘鲤鱼跳龙门’的途径,毕业以后自然回感到痛苦。 很多人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好的工作,是因为没有更高的***;如果有更高的***,他们就会有更好的工作。而实际上,高***不等于高就业能力。 易产生职业危机的四时段 今天你找到工作,明天也可能随着单位的改革合并重组或者经营不善破产而失业。有时甚至是你忍受不了老板盛气凌人的态度或极差的待遇而主动辞职。据《深圳特区报》报道,以下四个时段***可能产生职业危机。 ***时段:定位危机。定位危机发生在刚从学校毕业时。大多数毕业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少部分毕业生可能重回学校,把读研究生作为暂时的避风港。 第二时段:升职就业危机。这种危机可能产生在工作了5-7年后,也就是大约在30岁左右的时间段里。这一时段的职业生涯除了少数人能如愿升职高就外,大部分人并不能万事如意。 第三时段:方向危机。40岁左右会出现职业生涯的第三次危机,即继续前进的“方向危机”。因为到了40岁的时,或者你已担任了一定级别的领导职务,或者你已是这一行的“老法师”,这个时候往往会为方向不明而感到困惑,于是便产生了中年改行、转业等种种问题。 第四时段:饭碗危机。过了50岁,市场经济并不会给老年人职业生涯以特别的恩惠。这个时间段***让人担忧的是自己的饭碗问题。这不仅仅只是对普通人,也可能涉及高位在身的领导者。 要应对这四个坚持阶段的职业危机,就需要早做准备:能力储备多多益善。 努力成为全方位发展型人才 如今,翻开各类的报纸你都可以看到大量培训的广告,外语、电脑等等还有许多专业的课程都在火爆在办着班,培训市场的兴旺也正说明了目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如今大学生手持多张专业***也不是件新鲜事,因为市场需要这类复合型的人才。因此建议大学生们除了自己的专业课程再努力进行横向发展,使自己成为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在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在僧多粥少的竞争环境中,大学生应该做到知己知彼,了解社会需求,明确自己的求职意向,主动改变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向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标准去努力,适时充实自己,只有这样,大学生的求职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职业咨询在国外受到认可与尊重 职业咨询在国外,特别是发达***的发展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了,职业咨询早已深入人心。据全美职业发展协会1993年的统计,美国的跳槽者中有37%接受过职业咨询服务,而在瑞士大约有一半以上的青年人在职业选择准备阶段、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需要职业咨询等方面的帮助。在发达***,职业咨询已成为一项产业,并得到了***立法的肯定与支持,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