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在这家公司的***后一天,手续办妥,一切都已处理干净。心情很好,做事清清爽爽是我的原则。“叮叮...”背后桌上的内部电话响了一通----财务告知:客人的货款刚到帐。 早知客人将下单,只是不晓得时机如此的巧合,看来全身而退的愿望难以实现。不过,办法还是有的。直接找经理说明情况,请经理来处理这个单才可以放心。做好这,对得起公司也要对得起客人才行。 现在回想一下,这个单竟然跟了大半年才出此结果。 当初进这个公司有点被表象迷惑。看起来富丽的大楼和高耸的车间着实让俺农村出来的苦娃兴奋了一番,以至于走进大楼还沉浸在这种感觉中没能拔出来。后来,面试通过竟然没有问福利待遇(人事很理解俺的心情,也没有主动介绍)。于是,实习开始,一个月。 ***个月基本呆在车间,逐个了解产品工艺流程,熟悉公司业务运作模式.(此处与主题无关,省略).第二个月开始转移阵地到办公室.上网发布信息,寻找客人的旅程正式开始. 在第二个月初的时候有了一些询盘.当初是非常的敬业,每封邮件必回,而且答复得相当详细,可是一段时间过后发现效果并不明显.反思得出结论也许太过热情,把老外的询盘积极性给打消了.于是改变战略有针对性的回复,该简即简,需详即详. 这样一来,客人二次回复率才渐渐高起来.就在这段时间,一位尼泊尔客人自称是做工艺品,需要我们的产品.当然我是很高兴的并切在一定范围内将本公司产品吹了一番. 客人显然受我影响,提出将来可能来看公司. 于是乎,邮件往来开始讨论需要的规格,期间数据变化了若干次,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有时候真想放掉,又不甘心已经付出的那么多时间精力.想想--外贸,可能就是这样吧.站在客人的角度也是正常的. 第四个月初,客人来访,由于公司用车当时不在,请他自己过来.在预定的那天竟有一辆旅游公司的大巴过来.吓我们一跳.以为来了商务谈判团,这可咋办,没有准备好大规模的接待工作啊?后来只有他和导游小姐下车,这才松了口气.谈的时候客人道,其实他持的旅游***,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旅游.还说要去长城... 他的英语不是太好,夹杂浓重的地方口音,于是交流时双方采取了口语加手语加书面交流的方式.还好,80%的交流没有问题,谈得蛮投机. 当时客人下单了,请我们把合同传真到办公室,待他回去后处理. 想想旅游时间也不会太长,谁知这一等就是三个月.天~~客人怎么没说是要休长假? ........ 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在公司谈定***早的一单,却是***后来到的一个(我们要在定金到帐后才确认生产).有趣的....无论如何,至少证明了一点"功夫不负有心人". 也许以后这样的情况不会少见,权且以此为鉴--自勉. 本文章2006-05-14 11:37:55由布衣狐狸进行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