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国际碳酸饮料的巨头,已经在国外推出了一款含有咖啡提取物的新可乐。但可口可乐公司方面表示,该产品暂时没有在中国上市的计划。 娃哈哈今年夏天,在国内隆重地推出了“非常咖啡可乐”。黑色的瓶盖,S形的瓶身,咖啡色的外包装,透露出一丝丝时尚与创意,还有几分的昧惑与品位。再配上唯美的广告词: 当咖啡遇到可乐 如浪漫遇到激情 创意无限伸展 快乐如影随行 咖啡可乐 完美演绎非常的味蕾享受 味道是众说纷云,一位网友在其博客上写道:咖啡可乐入口,可乐的甜味过后升腾起咖啡的浓香。感觉是可乐的清爽、咖啡的浓郁在一起纠缠。 中国的碳酸饮料已三分天下,国外的两大可乐公司垄断了城市市场,娃哈哈则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先在二、三级市场占稳了脚跟,并开始转而向城市进发。非常咖啡可乐就是娃哈哈进攻城市的利剑之一,其设计与包装无不透露出现代的气息,而这是属于城市的。然而,在城市市场上,通过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多年苦心经营,可乐市场已接近饱和。再加上其他饮料品类的崛起,茶饮料、果汁饮料、功能饮料不断推陈出新,正在蚕食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娃哈哈用在农村市场大获成功的非常可乐去打城市市场肯定是很困难的,就像“杂牌军”遇到了“正规军”。当然我们还应看到站在娃哈哈后面还有个国际大公司----法国达能集团,自从娃哈哈被达能集团并购之后,就成为娃哈哈的靠山。 开拓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出新产品。非常咖啡可乐再度吹响了娃哈哈“进攻城市”的号角。 那么,如何评析娃哈哈的这次“攻城”?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咖啡与可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根据史料记载,1884年咖啡就在台湾首次种植成功,从而揭开了咖啡在中国发展的序幕。大陆地区***早的咖啡种植则始于云南,在二十初,一个法国传教士将***批咖啡苗带到了云南的宾川县。但是在以后的近百年里,咖啡种植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也只是“星星点点”,并没有出现燎原之势。所以在以茶文化为主流的国度,咖啡根本就没什么作为,更别说形成文化了。大部分的人也就没有对喝咖啡形成习惯与依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不久,可口可乐就进入中国。所以曲指算来,大部分的国人喝可乐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可乐的流行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之后的事。国人不会像深受可乐文化影响的美国人那样疯狂,在可口可乐1985年“新可乐”推出之后,写信、打电话到可口可乐总部,要求其恢复原有可乐的口味。 人们喜欢咖啡,是因为它具有的小资情调;人们喜欢可乐,是因为它是青春、时尚、动感的代名词。这些都是新锐的年青一代人的特征。把这两种品位融合在一起,不是更加的小资、更加时尚、更加新锐、更有创意吗。既然咖啡与可乐的影响在大部分国人心中没有根深蒂固的,那么,接受这个创新产品应该不会很困难。 二、机遇还是陷阱 可口可乐选择在其他***推出新产品而非中国,是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不够, 还是早就知道娃哈哈也要推出一款咖啡可乐,让娃哈哈先做实验,看效果如何。如果不错,凭借其全球品牌的影响力,然后再跟上也不迟。 不管可口可乐怎么想,对娃哈哈来说机遇与陷阱是并存的。但机遇大一些。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如果不推出咖啡可乐这个新概念产品,继续用非常可乐这个老产品攻城很难揍效。毕竟现在城乡差别这么大,城里人可能不大喜欢这个带有“乡土气息”的非常可乐。而可口可乐没有***时间在中国推出其咖啡可乐,正好给了非常咖啡可乐一个先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抢得先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有了机遇,还得抓住机遇。 1.应做好广告宣传,让人一听到咖啡可乐就联想到那是娃哈哈的非常咖啡可乐,成为行业的“***人”。 2.做好铺货渠道。在这个渠道为王的时代,必须要让产品渗透到每个角落,无所不在。 3.塑造一种新的属于中国的咖啡可乐消费文化。什么东西都是一时的,只有文化是长久传承的。 4.利用达能集团,让产品走出国门,提高***度与影响力。 我们还应看到前面存在的陷阱。可口可乐的举措自然有他的道理,所以娃哈哈也要试一下水的深浅,做好相应的战略准备,做到未雨绸缪。 三、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品牌。 通过非常咖啡可乐这一步棋,如果成功了,就会奠定娃哈哈碳酸饮料在城市市场中的地位,从而全面提升娃哈哈的品牌,提升品牌文化。 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发展历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来看,娃哈哈要成为百年品牌,长久的生存下去,只在中国发展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计划地走出国门,打造成国际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