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远行
 域名:http://w669.blog.globalimporter.net/
 
  ·买基金跟选老婆能一样吗?

前几天《证券时报》头版《选基金和选老婆 成功理财需要原则》一文,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我大概看了一下,实在不敢苟同这样的比方,这样的立意,这样的观点。在当前中国基金整体规模偏小,品种不够多样,投资策略单一、同质化倾向明显的市场环境下,“基金”能比成“老婆”吗?让老百姓跟基金也玩“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从一而终,不离不弃”?

文章按年轻人、老年人不同的风险偏好分类,建议分别投资有风险和收益差异的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这样的建议固然不错,但该文作者显然没有考虑这样一个因素,年轻人未必有足够的钱去进行投资,老年人却相对资金充裕,如果市场上发行的债券基金数量远远少于股票基金(目前我国基金市场就是如此),难道靠那些没什么钱的年轻人去支撑庞大的“股票型基金”发行?在基金发行过程中,有钱的买不到合适的品种,没钱的根本买不起,如果比成“选老婆”,就是想娶年轻老婆的年轻人娶不起、选也是白选,想娶个老伴的老年人却须在年轻女人堆里选来选去……这反映的是基金市场整体结构的不合理。

文章又批评了基民的短线思维,买了基金就想卖,好象娶老婆的时候就想离一样。我认为,抛开比喻本身不合适的因素,单纯说基民的短线思维,我以为也不能化因为果,妄加批评。是什么原因导致基民的短线呢?我以为是基金市场的超常规发展,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战略,导致基金规模在这两年迅速膨胀,而股票型基金规模的壮大使得股市资金充裕,拉高了股指。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股市从900多点涨到3000点,涨了两倍多,基金净值也普遍有了一倍左右的增加。请问:一个理智的投资者,难道不该在股票超常规上涨、已经显现非理性特征的时刻适当减小投资比重吗?不是基民短视,而是市场发展不规律、不正常,不是吗?再说回到选老婆的比方,当娶回的老婆已经迅速成长为一个肥婆的时候,勒令她减肥、否则离婚,固然显得绝情了些,至少是为了她好,呵呵。

文章还举了巴菲特基金的例子,指出如果长期持有巴氏的基金,41年可以完成从1万美元到2935.13万美元的根本转变。对啊,没有人否认巴氏的才华,但我们的基金经理即使都有巴菲特之才,所面对的股票市场环境却是巴菲特41年投资经历所未见的。至少从中国十几年的股市演变过程里,我们还没发现有类似“可口可乐”的企业……说回“选老婆”,我们都想选“朱莉娅•萝卜丝”当老婆,可是老婆候选人全都是“如花”那模样的,怎么办呢?

买基金跟选老婆能一样吗?至少在中国当前市场中,显然是很不一样的。(转)

[2007年 3月6日 16 : 22]      评论:[0] | 浏览:[986]
  日 历 calendar
« 9月 202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全 站 搜 索

  博 客 介 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