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远行
 域名:http://yjannifer.blog.globalimporter.net/
 
  ·习惯

我的一次关于《习惯》的听课笔记。

11月27日听课笔记
        11月27日上午,国内著名励志大师、习惯***、大众演讲家——周士渊***做客南通,结合自己的传奇经历讲述改变其命运的“秘密”——习惯。在演讲中,周目标和习惯是士渊独特的经历、传奇的人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加上他的现场表演,使他的演讲真挚感人、催人奋进,极富感染力。整个演讲过程中,会场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
        “九死一生”,发现“秘密”
        说起自己的过去,周士渊用“败得惨不忍睹”来形容。这个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曾经有着“九死一生”的坎坷经历。年轻时由于心理脆弱,一次小小的误会导致他消极、逃避和自责,于是三次上吊、撞过墙、吞过沙子,见自己还是死不了,便索性抓起一瓶试液喝了下去,事后才知道那是一瓶98%的浓硫酸。尽管被及时发现,周士渊还是被切除了十分之七的胃,气管被切开,许多******被严重破坏。
        周士渊人生的转机开始于他读的一本书:《世界上***伟大的推销员》,书中讲述一个名叫海菲的牧童,从他主人那里幸运地得到十道神秘的羊皮卷,遵循卷中的原则,他执着创业,***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推销员。书中有一句话深深吸引了周士渊:“***道羊皮卷里隐藏着一个秘密,能领悟它的人寥寥无几……”周士渊发誓要找出这个秘密,让自己成为世界上寥寥无几的几个人之一。反复仔细阅读后,周士渊发现,这个秘密居然是——习惯!(他共发现了5个秘密——习惯/广义习惯 /习惯是刚/习惯的五动理论/习惯的321模式)
        什么叫习惯?不就是刷牙洗脸、不要随地吐痰吗?很多人可能对这个简单的词有些“不屑”。但周士渊一上来就用他的“广义习惯”否定了这种说法。周士渊认为,人们平时认为的刷牙、洗脸、不随地吐痰之类的“习惯”,只是狭义的习惯,而他理解的习惯是更广义的。
  周士渊说,读了两年书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被认为既是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个伟大的商人,是美国《***宣言》起草人之一。在富兰克林的自传里,他用整整15页写了年轻时做的事情:他年轻时很想成功,认为成功的关键是完善的人格,他分析发现要有完善的人格应具备13种美德:节制、寡言、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适度、清洁、镇静、贞洁、谦逊。经过修炼,富兰克林把这13个美德变成了自己的习惯,***后获得巨大成功。周士渊还举例说,另外一本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争相学习的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列出的七个习惯是:积极主动、明确目标、掌握***、利人利己、设身处地、集思广益、综合平衡。
        “很显然,这些都不是洗脸、刷牙。”周士渊认为,他所讲的所谓的广义习惯就是把所有对习惯的理解都包括在一起,是我们知道的***重要的、***基本的原则、观念、美德、方法等。
“李嘉诚说,有钱大家赚,如果我拿10%的股份是合理的,拿11%也可以,但我只拿9%就会财源滚滚来。”周士渊说这句话是想揭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列出的一个习惯——利人利己。周士渊说,要把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有利当成一种习惯,从而双赢、三赢、四赢……
        周士渊由此引申说,一个领导或普通员工都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在事情顺利的时候会把眼光往外看,如果找到特定的人,可以认为成功有他们的功劳,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就把功劳归结为运气;如果事情不顺利,就往镜子里看,自己承担责任,而不说运气不好或别人不好。这体现了积极主动、利人利己等多个“高效能人士”所应具备的习惯。
         “还有一个重要的习惯是设身处地。”周士渊说,为人处世,如果多站在别人角度上,就容易理解别人。“理解万岁”的基础是设身处地。如家长往往对孩子不理解,为什么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儿子的角度看待某个问题?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你就可以理解他。
        “  ‘天仙配’,”周士渊说,织女好比目标,很漂亮,是大家追求的对象,牛郎好比习惯,很踏实,在一步一步走。
        在谈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明确目标”时,周士渊说,一个人、一个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目标,但目标一定要适当而正确,有些人或企业的目标就是大、大、大……数字是一千万、一个亿……认为只要能想到,就能做到。目标不符合实际,老不正确,怎么能达成?老是达不成,老是被打击,一个人就没有了信心。很多年轻人往往有这样的问题:有很好的目标、理想,下面就没有下文了。还有一种现象是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那也不行。因此周士渊认为,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织女很漂亮,牛郎很踏实,“结合起来就厉害得不得了。”
        他以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举例说,李曾写了一篇题为《人生成功三部曲》的文章,认为***步是找到人生目标,第二步是把这个目标和自己的兴趣尽量结合起来,第三步是寻找现在和目标的差距,然后一步一步地去达成这个目标。他就是把目标和习惯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实现“天仙配”的。
        “我们***的一种显著文化是‘知道文化’,无论学生还是员工,谈起来头头是道,就是做不到。”周士渊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不能仅仅“知道”,应该把知道的东西一个一个变成习惯。“做到为王,没有做到光知道是没有用的”,“变成习惯就是我的了,只是知道而没有变成习惯,那是别人的”。一个企业要管理,用什么管?规章制度。但只有员工对规章制度习惯了才能真正起作用。
        教育也是这样。周士渊认为,养成教育很大的弊端是“养”的教育,成不成不注意,“养”是要成,不成不白养吗?他把现在的教育比喻成烧水,烧到 40℃、50℃还不开,就不烧了,过一会儿再烧,到70℃、80℃又不烧了。“烧到100℃不就开了吗?但很多人光烧,却总等不到100℃。”
        学习,要“学”而“习”之,首先要通过“学”来实现知道,然后要“习”,对已经知道的东西进行练习;习惯,只有经过多次练习后,才能“惯”之。
        “现在很多企业的文化‘在墙上,在老板嘴里,在老板本子上’。因为文化是结果,如果所有的员工都这样做,成为习惯,就变成企业文化了。”
        周士渊认为,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习惯”。如联想集团,谁开会迟到不请假罚站3分钟,他们真做了,***后变成了习惯。企业的文化是什么?是企业的天条,企业的天条就是习惯。《第五项修炼》修炼的是什么?***项就是自我超越,就是培养习惯,广义的习惯。
        习惯的“五动”理论
        习惯为什么这样有价值?如何培养习惯?周士渊认为,从他关于习惯的“五动”理论可以得出结论。
     周士渊说,***动是启动。不动是不能养成习惯的,因此一定要启动起来。第二动是百动。不能光动一次两次,是有数量要求的,就像烧水,99℃是不会开的,一定要烧到100℃,一个习惯要“动”上数十上百次才能形成。第三动是自动。一旦成了习惯就自动了。第四动是永动。这是更奇妙的动,形成了习惯就肯定要动,不动都不行。“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做坏事都有毅力。毅力的重要来源是习惯。”第五动是乐动。到了这个层次,动是快乐的,是乐此不疲的,相反,不动会难受,就像每天跑步的人,一天不跑肯定会难受。
        “三二一”自我超越模式
        在演讲接近尾声时,周士渊拿出了一张表格——他始创的“三二一”自我超越模式,人手一张,对在场听众现场进行训练。
        根据他的“三二一”自我超越模式,“三”就是要把握习惯三个“性”。一是必要性。周说,准备培养习惯时,要像上一个工程一样先分析有没有必要,不可仓促。二是可行性。即分析可不可行,符合不符合自己的情况。周认为,可行性分析非常重要,而且要具体化、量化,同时把门槛设低一点。三是操作性。就是要用他设计的那张表坚持训练,他把其称为一分钟自我超越、自我管理的“傻瓜日志”,只需打打叉、打打对号就可以了。
        “三二一”自我超越模式的“二”就是要闯过两个关。***关是开头关。周说,启动时一定要认真,千万不要“灵活”,养成习惯后可以灵活些。熬过前三天是***关键的,之后就是坦途了。第二关是信心关。“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牢固了,信心就有了。”
        “三二一”自我超越模式的“一”即记住一个数字——21。周士渊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坚持21天后,想养不成习惯都很难。

[2006年 12月1日 22 : 25]      评论:[0] | 浏览:[1512]
  日 历 calendar
« 9月 202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全 站 搜 索

  博 客 介 绍 
    
  文 章 分 类 
· 日志 [4]
  最 新 发 表 
    互联网***股上市首日遭爆炒 2006年12月16日08:44   京华时报
    消除忧郁
    Baby's name
    求知,求职
    习惯
  文 章 归 档 
  最新回复(已关闭) 
  我的连 接(已关闭) 
  博 客 统 计 
·
文章总数:11
·
评论总数:4
·
访问总数:66338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