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限度地发挥国防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实现国防与经济互促发展,俄罗斯***强调发展和采用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军民融合。 ***政策确保***企业“军转民” 着眼于将前苏联时期积累的强大国防工业实力有效地转为民用,1990年起俄***多次制定***专项的国防工业“军转民”纲要和计划。1998年俄罗斯***杜马通过了《俄罗斯国防工业“军转民”法》,使国防工业“军转民”工作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杜马随后还通过了“国防工业企业无偿债能力的认定”的反破产法草案,旨在使***企业在“军转民”过程中免遭破产,以保留***生产能力和生产线。在《1998至2000年国防工业“军转民”和改组专项规划》中,俄***对军转民经费和军民两用技术应用等提出新的要求。2001年7月,普京***批准了《2001年至2006年俄罗斯国防工业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两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向美国及西方发达***看齐,而且要确保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能力。 建立军民联合集团 建立既能够履行承担武器研制计划、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任务,又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开展两用技术产品的竞争、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终实现***产品与民用产品的双向互惠互利的军民联合集团,是俄罗斯促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又一举措。为此,俄罗斯***在组织机构、生产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军转民”的改革,将数个相关设计局、***、工厂、企业联合起来再加上金融、贸易等集团,成立集科研、设计、试验、生产、销售和融资等紧密结合为一体的金融—工业集团。这类集团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核算,实行专业化生产。目前,已建立的这类集团有:莫斯科航空生产组织—军事工业综合体、“伊柳辛”和“雅克夫列夫”航空综合体、“苏霍伊设计局”科研生产联合体等,并且专门成立了“军事工业进出口银行”和“生产、科研、商业及改革风险保险公司”,调配8个专业银行为建立金融—工业集团筹集资金。莫斯科航空***综合体是这类金融—工业集团的典型,其核心是米高扬设计局、莫斯科航空生产组织等10家***科研、生产、维修单位,共有员工10万人。该集团实行***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在确保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满足俄军需要和外贸出口的前提下,扩大民品生产,制定民品开发计划,如开发食品加工机械、医疗设备等多种民用产品。 寻求国际合作增值军民两用技术 俄罗斯的军民两用技术在国防工业方面可占70%以上,具备***的生产和科研潜力,可以大量生产品质优良和富有竞争力的民用品。因此,俄***将许多关键性的军民两用技术列为可以实现国际合作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器件、人工智能系统、空气动力系统等。1995年11月,俄罗斯同意大利达成联合研制新的中型直升机协议,还准备在卫星通信、雷达、光电探测器等领域开展合作。此外,俄罗斯还同法国开始联合研制世界上***台推力可调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到20世纪90年代末,俄***系统就有100多家企业与外国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系统以先进的两用技术进行跨国间的合作,实现了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