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六达网问答 http://www(dot)36da(dot)com) 在封建社会,尊儒就是巩固自己的皇权地位,因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儒教倡导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用强大的社会舆论教化人们去遵从。但同时,儒家文化又提倡“有教无类”,仁治、礼治、德治等思想又十分有魅力。(遗憾的是,恰恰这些好的东西在现代社会没有得到体现。) 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儒家为中心形成的,儒家的理论从个人层面的修身开始,层层扩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或宗教,而是一套完整的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系统,通过几千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制度的建立,渗透进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生活方式。进入20世纪以来,在民族危亡、内外交困的大背景下,现代化艰难举步,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一再被质疑、批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仅国内如此,西方部分学者如韦伯在其《儒教与道教》中,也断言儒家伦理是阻碍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但是,现代化发展到今天,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亚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世界瞩目,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意义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正如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黎集会的宣言中所预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礼治、德治、人治。不管是帝权制度还是民主制度下都适用的。以现在的文明开化程度,恢复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已是不可能。人们的意识早就走出了封建时期,尤其是现在社会上的70、80、90后,这些人是社会上***中坚的力量了,想再愚化奴化是有难度的。现在去读孔子,不代表是去宣扬他的负面的文化,相反,了解儒家文化,有选择地学为已用,这样去了解没有坏处。 此外,儒家理想人格中所强调的对道德义务的***持守、以差等之爱为本而善推之、以及和乐的精神等等,是现代人格构建所不可缺少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