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懋克节是基诺族***隆重、***盛大的节日。特懋克是基诺语,它的本意是“打大铁”。早年的特懋克节,是打大铁节,是基诺族人民为纪念铁器的创制及使用而举行的节庆。这个节日原没有固定节期,一般是在农历腊月举庆。1988年西双版纳州******会根据基诺族人民的意愿,将这个节日定为基诺族的年节,于每年2月6日至8日统一举庆。 昔日过特懋克节,以村寨为单位开展活动,节期由各寨长老“卓巴”决定。节日期间,要举行剽牛、祭大鼓(神鼓)、跳大鼓舞、荡秋千、踩高跷、打陀螺等活动,并且要举行一次象征性的打铁仪式,全寨群众要向铁匠敬献一只竹鼠,表示对铁器创制人的敬重。早年的特懋克节,是打铁节,是基诺族人民为纪念铁器的创制及使用而举行的节庆。每年腊月间,各个基诺族村寨,自择吉日,宰牛、杀猪隆重庆祝。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基诺族人口数为20899。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无本民族文字。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 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 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 年6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5个民族。 基诺乡旧称为基诺山,清代文献写为攸乐山,都是以基诺族自称而得名,足见基诺族是当地的古老居民。有关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基诺山因盛产普洱茶,明末清初即有汉族商人进入,推广种茶制茶技术,对基诺族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雍正七年(1729),清朝在基诺山思通(今司土寨)设攸乐同知,筑了砖城,驻军500人,欲在这里建立滇南重镇,但时隔6年因瘴气厉害而裁撤,此后只在这里委任基诺族首领为攸乐土目。后来傣族土司统治基诺山区。 基诺族农村公社是由不同氏族成员共居的地缘村落(巴朵寨除外),每个村社就是一个***的村寨。村社各有其标有传统界桩的土地界限,界内的土地归村社所有,他人不可侵占。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是村社公有,其内部占有形式则分为村社共有、氏族或父系大家族公社公有、个体家庭私有3种,但公有制是主要的。在农业生产中盛行换工互助,狩猎中盛行原始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原始租佃、雇工、借贷关系已经发生,但并未出现不劳而食的剥削者。村社一般有两个长老,***长老叫卓巴,次为卓生,他们由特定的古老氏族的***年长者充任,其职责涉及村社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基诺族以刀耕火种的农业为主,农具基本上是铁制的,有***、镰刀、小手锄等。主要农作物是旱稻、玉米,种植棉花也有较长的历史,盛产香蕉、木瓜等亚热带水果。 基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婚前恋爱自由,婚后很少离异,过去仍保留着某些对偶婚和群婚残余。基诺族的青年男女举行“成年礼”之后,即取得了谈恋爱的资格。在劳动中对歌,并用树叶为信约定相会的时间地点;待两人情投意合后,即可同居。一般是在生了***个孩子后才举行婚礼。举行婚礼时,必须长老亲临。新娘婚后5日归家,过几天才返回男方家长住。基诺族的丧葬一般实行土葬,挖独木为棺,葬于公共墓地,不留坟冢。死者生前的全套生产、生活用品,作为殉葬品,富者还埋入一铜锅银子。墓表搭盖竹楼,内设竹桌,死者家属每天到竹房献饭3次,祭供1—3年,然后拆竹房。由于公共墓地很少,又不能随意扩大,故基诺族有在前人墓穴中埋入新棺的习俗。孕妇、精神病患者***,实行火葬。基诺族夫妇不合葬。 丽江旅游咨询电话:4006 888 808 0888-8889277 0888-8895811 0888-8895812 0888-8895813 0888-5114111 传真:0888-8889276 0888-5189962 企业QQ: 4006888808 OK旅程网:www(dot)4006888808(dot)com 丽江自助游:http://www(dot)4006888808(dot)com 丽江自由行:http://lxs(dot)cncn(dot)com/40664 丽江旅游攻略:http://www(dot)17u(dot)net/wd/16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