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炼钢流程 一、50t转炉冶炼工艺技术规程 1.工艺流程 合格铁水(计量后) 合格废钢(计量后) 造 渣 料 50吨氧气顶吹转炉 吹 氩 喂 线 LF炉精炼 方、板坯连铸 2.工艺参数 2.1 50吨氧气顶吹转炉主要参数: 2.1.1 转炉炉体 炉体总高(包括炉壳支撑板):7050mm 炉壳高度:6820mm 炉壳外径:Φ4370mm 高宽比:H/D=1.56 炉壳内径:Φ4290mm 公称容量:50t 有效容积:36.1m3 熔池直径:Φ3070mm 炉口直径:Φ1400mm 出钢口直径:Φ145mm 出钢口与水平夹角:20°º 炉衬厚度:熔池665mm,炉身:500mm,炉帽:550mm 炉壳总重:77.6t 炉衬总重:120t 2.2 炉口结构:水冷炉口 2.3 炉帽结构:水冷炉帽 2.4 挡渣板结构:双层钢板焊接式 2.5 托圈结构:箱式结构(水冷耳轴) 2.6 耳轴轴承:双列向心滚子轴承 2.7 倾动装置 型式:四点啮合全悬挂扭力杆式(交流变频调速) ***工作倾动力矩:100t.m ***事故倾动力矩:300t.m 倾动角度:±360°º 倾动速度:0.2—1r/min 2.8 氧枪系统 喷头:四孔拉瓦耳型。 出口:Φ=36.5mm,喉口:Φ=28mm,夹角:α=11.5°,马赫数:m=2.0 枪身:外管:Φ=180mm,中管:Φ=146mm,内管:Φ=114mm 氧枪总长度:15.971m 氧枪供水压力>1.2Mpa,进水温度≤35℃,出水温度≤45℃,供水量≥130m3/h.炉 供氧压力0.8—1.2Mpa,温度25℃ 氧枪冷却水压力≤0.8Mpa,流量<70m3/h,水温≥45℃,有一项即报警;压力≤0.8Mpa,流量≤60m3/h,水温≥50℃,有一项即提枪 3.技术要求 3.1 开新炉操作技术要求 原则:烧结好炉衬,炼出合格钢。 做好开新炉前的各项检查及准备工作,采用铁—焦炭烘炉炼钢法,烘炉时间不小于30分钟,氧压由0.2Mpa逐渐增加到0.6Mpa. ***炉操作氧压控制在0.6—0.8Mpa,密切注意枪位与化渣情况,炉渣碱度R=2.5—3.2,纯吹氧时间不小于20分钟,以***足够的烧结时间。 炼钢工必须做好脱氧工作,防止发生生产、设备及安全事故。新炉1—6炉必须连续吹炼,不得中断。 3.2 装入制度 采用分阶段定量装入制度,装料原则是先装铁水后装废钢,当废钢潮湿时,先加废钢后装铁水。 铁水成分要求: 元素 Si% S% 含量% ≤1.25 ≤0.070 入转炉铁水温度≥1250℃ 生铁块成分要求: 元素 P% S% 含量% ≤0.150 ≤0.070 每班入炉铁水成份Si、S及温度必须通知炼钢工、摇炉工,铁水、废钢计量必须准确。每班石灰成份必须通知炼钢工、摇炉工,以确定合适加入量。 废钢、铁块的搭配要合理、科学,无生产调度室通知,任何人不得擅自调整装入量。入炉料结构由技术科定。 3.3 供氧制度 采用分阶段定氧压变枪位操作制度。 枪位控制是转炉炼钢的关键,接班***炉或第二炉必须测枪位。 炉龄≤200炉,氧压控制在0.6—0.85Mpa,严禁大氧压操作。炉龄≥200炉,氧压控制在0.8—0.95Mpa,供氧强度控制在2.8—4.0Nm3/ *域名隐藏* ,纯供氧时间控制在11—15分钟,基本枪位1000mm,***枪位800mm,***枪位1500mm,冶炼末期必须有≥40秒的低枪位操作以均匀钢水成份、温度和降低渣氧化性。 3.4 造渣制度 石灰加入量公式 2.14×[Si] ×R 石灰量(kg/t)=—————————×1000 石灰有效CaO% 式中:有效CaO%=CaO%石灰-R×SiO2%石灰 注:上述公式适用于低磷铁水。 采用分批加渣料的操作工艺,***批料一般在开吹同时加入,温度低时在开吹30—90秒后加入,其石灰量为总量的1/2—2/3;白云石加入量按终渣中MgO含量8—10%计算,在头批料加入800-1000kg轻烧白云石,镁球加入200kg。第二批料视化渣情况,在3—6分内加完,同时贯彻勤加、少加的原则。 2 炼钢流程 氧化铁球的加入量应根据铁水成份、温度、加料情况及终点要求而定,在***正常吹炼的效果下,勤加,少加,吹炼终点前2分钟严禁加氧化铁球。 终渣要求: 1 碱度:R=2.8—3.2 2 终渣要求有良好的流动性,3 有一定的粘度 4 每班取两炉渣样分析CaO、SiO2、MgO、∑Fe,5 并做好记录。摇炉工根据炉渣情况,6 适当调整石灰加入量和终点枪位。 采用单渣不留渣操作,要求早化渣,过程渣化透,终渣作粘 3.5 温度制度 根据不同钢种和铸机的温度要求,炼钢工控制好冶炼过程温度和终点出钢温度。 钢水终点温度控制:1630—1710℃ 内部考核执行质量控制点。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允许把终点温度提高10—30℃: 连铸中包***炉; 黑包、新包、凉包; 包舌厚≥10mm或包底残钢厚≥40mm; 炉龄1—5次的炉次 出钢时间≥3分钟。 连铸平台大包温度控制: 连铸***炉:1610—1660℃ 连浇炉次:1570—1620℃ 3.6 终点控制 根据供氧压力、供氧流量、纯吹时间,后期炉口火焰形状,正确判断吹炼终点,尽量提高终点命中率,可以采用一次拉碳和高拉补吹法。 终点必须做好P、S分析,根据普碳钢要求P≤0.045%,S≤0.050%。 出钢口必须保持圆、直,出钢时不散流,出钢前炉炉必须加挡渣塞出钢,出钢过程中必须加挡渣球挡渣出钢。 3.7 脱氧合金化 炼钢新使用的合金料必须有质保书和抽查检验成份。 合金加入量公式: 钢种中限成份%-钢水残余成份% 合金加入量(kg)=————————————————×钢水量(kg) 合金元素含量%×合金元素吸收率% 钢水量=(入炉铁水+废钢)×(1-吹损%) 吹损一般为8—10%。 合金加入时间控制在出钢1/4—3/4范围内,合金应加在钢流上,严禁事先加入包底。 出完钢后,根据情况(氧化性、出钢量)判断合金元素含量,必要时进行调整。 出钢量不应过满,液面距钢包上沿距离≥200mm。 常炼钢种化学成分 成份 钢种 C% Mn% Si% S% P% Q195 0.06—0.12 0.25—0.50 0.12—0.30 ≤0.050 <0.045 Q195L ≤0.08 ≤0.10 0.25—0.50 ≤0.035 ≤0.035 Q215A 0.09—0.15 0.25—0.55 0.12—0.30 <0.050 <0.045 Q215B 0.09—0.15 0.25—0.55 0.12—0.30 <0.045 <0.045 Q235A 0.14—0.22 0.30—0.65 0.12—0.30 <0.050 <0.045 Q235B 0.12—0.20 0.30—0.70 0.12—0.30 <0.045 <0.045 Q235C ≤0.18 0.35—0.80 0.12—0.30 <0.040 <0.040 Q235D ≤0.17 0.40—0.70 0.12—0.30 <0.035 <0.035 Q255A 0.18—0.28 0.40—0.70 0.12—0.30 <0.050 <0.045 Q255B 0.18—0.28 0.40—0.70 0.12—0.30 <0.045 <0.045 Q275 0.28—0.38 0.50—0.80 0.15—0.35 <0.050 <0.045 3.8 钢包烘烤 钢包快速烘烤是降低出钢温度,稳定炉前操作,提高钢水质量,稳定连铸机操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钢包烘烤≥5min,烘烤煤气火焰要完全燃烧,必须***火焰刚度和穿透能力,火苗从钢包包盖处稍有外溢为准。 烘烤完毕,先关煤气,再开钢包车。 3.9 吹氮(氩) 吹氮(氩)对均匀钢水成份、温度,减少钢中夹杂物,提高钢水质量,稳定连铸机操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底吹氮(氩),插快速接头前,必须先将管内余气放掉,确认牢固后,方可通知开启氮(氩)气,开吹压力为0.4—0.8Mpa,稳定压力为0.15—0.30Mpa,打开阀门的同时,密切注意钢水液面,在无加盖等保护措施时,一旦发现钢液面大翻、钢水裸露,立即调整氮(氩)压力,严禁钢液面裸露、钢渣混冲,必须***吹氮(氩)效果。 如果底吹氮(氩)操作不能正常进行,必须进行顶吹氮(氩)操作,顶吹氮(氩)压力0.15—0.30Mpa,吹氮(氩)枪插入深度:枪头距包底200—250mm,以钢水波动不裸露为准。 3 炼钢流程 吹氮(氩)时间控制在3—8分钟。 3.10 喂线 钢包内喂线使用喂丝机将规定品种的包覆线通过导管以一定的速度喂入钢液内,改变钢水夹杂物形态,改善钢水流动性的一种炉外处理手段。 喂线速度≥3m/秒,喂线过程中注意观察,以防跑线,喂线过程不能测温。 3.11 合金上料、发料 3.11.1 必须全面了解并掌握合金料质量验收标准。 3.11.2 上岗后,应及时检查各种合金的质量、成份、牌、物是否相符,确定无误后,方可开始工作。 3.11.3 上料发料工序,接到管理组合金保管员换合金成份的通知后,应空仓后再换新进合金料,在余料用不完的情况下,严禁使用新进合金料。 3.11.4 按炉次发放合金,认真填写合金发放原始记录。 3.11.5 严禁各类合金混料,禁止非合金工操作,下料口有人严禁按动下料按钮。 3.11.6 严格执行铁合金磅称操作规程,准确度控制在误差2‰范围以内,做到计量准确,发现设备问题及时找有关人员处理。 3.12 收料 3.12.1 合金及辅料质量符合相应国标、部标、企标或技术协议要求。 3.12.2 对所进原料必须进行表面质量验收,检查块度、清洁度、湿度、粉面率,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原料一律拒收。 3.12.3 经常对所进散装料进行取样化验理化指标,每来一车货,在入仓前进行化验,合金不合格者拒收,石灰不合格者,让步接受。 3.12.4 合格原料按规定进行卸料,严禁混料。 3.12.5 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向主管部门和供货单位联系各类原料的进料。 3.12.6 认真填写炼钢辅助材料的日报表,收料的原始记录,要求真实可靠,化验单填写规范,不漏项。 3.13 皮带输送 3.13.1 皮带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掌握造渣原料质量标准及技术要求,并严格执行,不符合标准的炼钢造渣料要拒绝向转炉输送。 3.13.2 炼钢造渣料原料标准参照执行收料工艺标准和技术条件。 3.13.3 皮带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当班生产计划和炉座产量,结合炉顶高架料仓用料量,通知进料工进料种类及数量。 3.13.4 高位料仓操作人员上料时应先向地下料仓发出通知,待返回同意信号后,方可开车进料。 3.13.5 开动卸料小车就位,确定卸料小车位置,待料仓和来料种类三者一致时,可按散装料上料操作规程上料。 3.13.6 必须***电振停振后,皮带上的料全部进入料仓内,严禁料已满而皮带上剩料或料溢出卸料口。 3.13.7 阴雨天气地仓进石灰后,皮带操作人员应及时向炉顶高架料仓输送,地仓石灰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四小时。 3.13.8 下炉役***后一个班,炉顶料仓操作人员根据调度指令提前停止上料,停炉后,炉顶料仓内存石灰不得多于6吨。 3.13.9 非操作人员严禁启动电机、仪表和设备。 3.13.10 不准跨越运行中皮带,严禁在皮带上站立行走,严禁在皮带运行时维护设备。 3.13.11 工作人员进入料仓或地面处理事故时,必须有安全措施,一人工作,一人监护,料仓进出料开关必须挂上"严禁操作"的牌子。 3.13.12 皮带输送机日常点检,确认程序,执行设备管理有关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