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葫芦浮起瓢”,继希腊引火烧身后,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收益率近日大幅上升,欧债瘟疫侵入欧元核心区。现实再一次告诫人们,在诡谲多变的国际金融市场,什么叫“这事儿跟你没完”。
作为“猪五国”中规模***的***,意大利“大而不能倒”,大到光靠砸钱无法救助,已经成为外界的共识。比较过往的经验,意大利股市债市恐慌性抛售和此前希腊等国的相似之处,令人们不禁要问意大利问题地爆发究竟是危机还是阴谋?背后究竟是谁在推波助澜? 一系列有预谋的游戏? 自2010年5月初,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升级,从希腊、葡萄牙一直到爱尔兰,直至近期蔓延至到“欧猪五国”中***经济规模***以至“大到不能倒”的意大利,令外界为之哗然。 本次意大利债务危机,评级机构推波助澜也成为事件恶化的关键。时至今日,欧洲各国人人自危,生怕评级机构的“黑手”伸到自己的地盘。意大利债务评级是否会遭下调,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上周五(7月8日)意大利股市债市陷入恐慌之际,近日意大利10年期国债与德国国债之间的利差更创下285.6个基点的纪录。 当天,评级机构穆迪放话称,将关注意大利是否会实施紧缩计划,以确定是否下调其评级。 而回顾欧债危机的演变历程,2010年4月27日,标准普尔将希腊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调降至垃圾级。当天希腊10年期国债与作为欧元区基准的德国同期国债利差升至逾70个基点,创12年***。欧债危机由此开始升级。 上述历史的“巧合”都引发当天股市债市恐慌性抛盘,大宗商品价格随之跳水。 值得注意的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表示,与此前的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国一样,每次评级机构倒戈的同时,都活跃着对冲基金的身影。 一位研究人士指出,“像约好了一样,一个负责下调评级,一个抛空***公债,导致公债利率走高,制造市场恐慌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