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基金抢食中报“吃饭行情” |
|
“今年的中报行情不会缺席,但究竟规模有多大,难以预料。”上海某基金经理称,“部分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将成为推动中报行情的主要因素。近期许多上市公司向上修正了业绩预测,提升了投资者的预期。而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公司股票池的个股,也是中报业绩超预期的居多。” 不过,前车之鉴犹在。几个月前年报高预期落空引发的市场大跌,让一些基金经理至今心有余悸,这令他们更加谨慎地对待中报的超预期。在他们看来, 今年中报的“吃饭行情”,无论是提前潜伏布局,还是超预期后急追,乃至确定“成色”后换股,都必须建立在业绩增长的高度“确定性”上。 啖得头道汤 对上市公司业绩和送转方案的“先知先觉”,让基金在中报“吃饭行情”的抢食大战中得以先手布局。机构之所以将中报行情视为“吃饭行情”,很大程度上便是基于先发优势带来的赚钱效应。 尽管直至上周,投资者才得以窥得中报大戏的一角,但对于今年密切跟踪调研上市公司的基金而言,早在6月底,中报的“吃饭行情”就已展开。 “其实,对于旗下重仓股的半年报业绩,我们早已心中有数。”某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不管是建立在深度调研基础上的盈利预测,还是与上市公司的充分沟通,基本上我们都能提前把握***关注个股的半年报数据。作为机构投资者,这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否则等到半年报出来才恍然大悟,果实早已经被别人抢占了。” 正是这种对业绩的“先知先觉”,让基金在中报“吃饭行情”的抢食大战中得以先手布局。这一点,在已披露中报的上市公司股价走势中可见一斑:部分个股在中报正式亮相前,股价已出现一波不小的涨幅,其背后闪动的,便有基金的影子。 以率先披露中报的立讯精密(002475)为例,该公司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96.36%,抢眼的业绩增速引来了诸多基金的大手笔增仓。中 报显示,该股前***流通股东均为基金,合计持有流通股数量占现有流通股比例超过40%,其中相当比例来自于二季度基金的加仓或新增介入。而在基金们蜂拥提 前“潜伏”的同时,该股的“中报行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前展开。自6月1日起至半年报正式披露日,二级市场股价涨幅高达43%。 而基金们先手布局的,并不仅仅是业绩高增长个股,市场风头正劲的“高送转”大餐中,他们也早已入席。如上周宣布中期10送10股的大富科技 (300134),中报前***流通股东中有8家为基金,且3家是二季度新增进入的,另5家则在二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加仓。与立讯精密相似,大富科技的“中 报行情”也始于利好正式公布前。自6月22日起,该股止跌回升,至高送转公布日,短短十几个交易日股价涨幅已超过25%。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机构之所以将中报行情视为“吃饭行情”,很大程度上便是基于这种先发优势带来的赚钱效应。相对于普通投资者,机构与上市公 司的关系更加密切,沟通交流更为顺畅,容易获取关键信息。而且机构由于能够保持对上市公司的长期跟踪调研,在信息的“去伪存真”方面也远较普通投资者更有 优势。因此,在普通投资者眼里,中报行情应当发生在中报业绩正式公布之后,但事实上,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先手之争往往远在中报披露之前已经展开。 不过,在这波正式开餐的“吃饭行情”中,并非所有的“头汤”都在基金的计划之内,但他们的应变也颇为灵活。当某只个股的业绩***超出此前预期时,部分基金也勇于追高。“比如老凤祥(600612), 中报业绩同比增幅超过1倍的业绩预告出来后,***超出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基金经理的预期。因此,尽管这家公司股价之前已经涨了一波,但公告出来后我们还是 开始快速建仓。”上海某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其实,在中报行情里,我们今后肯定会经常看到这种超预期的股票,如果其行业前景和公司基本面都能比较明确地持续向好,那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买入机会。”
|
|
[2011年 7月18日 13 : 43]
评论:[0] | 浏览:[53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