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英国暴乱的一些深层次原因 |
|
英国伦敦等多地***近发生暴乱,迫使首相和市场缩短假期回国处理暴乱。在市长眼里这些暴乱者是犯罪而没有从底层民众的艰难生活去思考过。无论是保守党的首相、财相,还是自民党的副首相,都是家境富裕的白人,他们对底层人士特别是少数民族,有种天然的隔膜。当公共开支捉襟见肘时,他们 削减的开支包括停止给社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拨款。英国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学习技艺、进行交流、介绍工作的地方,可以让无业青年干点有益的事。而关闭青少 年活动中心,则把年轻人推向街头,为游手好闲、制造事端开了门。 托特纳姆,那里虽并非中国媒体所说的“城乡接合部”,但的确是相对贫穷的区域,是加勒比黑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失业率较高。他们的父辈,曾是二战后的“来英建设者”,承担了很多英国白人不愿干的体力活。修路、建房、开矿等基础设施建设,多是外国移民的双手搭建的。 但是,这些外来移民的教育并没有像英国白人一样被重视,加上上世纪末英国本国学生上大学也开始收学费,使得这些弱势群体的孩子们失去上大学的机会。 现在参加骚乱的年轻人,正好是那些失去上大学机会的人。在经济状况好的情况下,他们还可以有一份简单的工作做,而出现经济萧条时,工作机会减少,教育程度 较低的黑人便出现群体性失业的现象,对社会的不满也因此聚集。他们成为警方看管的***对象,当黑人青年在遭遇警方搜查不服气,双方发生枪战且***的是黑人 时,他们的同伴们便走上了街头。 火焰开始蔓延,多在经济不景气的破败区域。无论是伦敦的各动乱之地,还是伯明翰、利物浦的“点火处”,都是不富裕的地方。当汽油价格达到每升14元***的高价时,家境贫困的年轻人感到难以承受,以极端甚至犯罪的方式,向***和社会发出他们的不满。
|
|
[2011年 8月13日 13 : 11]
评论:[1] | 浏览:[868]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