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卫佳
 域名:http://imadin.blog.globalimporter.net/
 
  ·司法的标杆,还是被人情驾驭


   昨天,看到云南高院又改判李昌奎为死刑。我不禁思考,法律到底离正义和公平还有多少距离?法律的出现不仅仅是是一种准则,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律来维持人们的公平、公正和正义。从一审的死刑到二审的死缓再到终审的死刑。或许人们会欢呼正义得到伸张。但是我思考的是,难道***后的死刑就能告诉我们,我们的法律有多么的公正了吗?
    虽然我们的法律是一致的,但是量刑的尺度却差异的太多,从李案、药案,赛锐案可以看出量刑的差别。再则从近几年的“老太”案可以看出,在法律的判罚中,已经有点被人情驾驭了,所以出现了“公众式狂欢”。
    今年从药家鑫案到李昌奎案,正反两面,给了我们对于死刑、司法与民意互动更广泛的思考空间。李昌奎的死,可能是民意所归,但这不意味着“民意 的胜利”,舆论监督应该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有权监督司法,但无权替法院行使审判权。之前,药家鑫案已经得到澄清,他也从“军二代”变回普通大学生—— 舆论并不等同于正义本身。
 如果李昌奎案树立了一个标杆:民间对终审案件有质疑,法院就必须再审,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结论”,那并非法治之福。我们需要一种舆论与司法之间的良 性互动:法官既应坚守***审判,也需接受公众监督,时刻想想这种判决能说服大家吗,经得起围观吗?才不致仓促改判,损害司法***。
     启动本案再审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204条、205条,其中规定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的,应当再审。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陈卫东所说:“就生效判决而言,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不应该启动再审,否则司法就没有了严肃性和***性。”诚然,可对“适用法律错误”作扩张解释,认为量刑畸轻也属此类,也可提起再审。但这样,再审程序启动的设定就过宽,导致再审有很大随意性,没有什么判决是***性的——只要有足够的网络板砖和口水,这势必耗费极大社会资源用于翻案、***,也会颠覆二审终审制。
美国司法制度也是尊重终审判决的,1993年联邦***法院在一起判例里主张:宪法并不保障各州已经定罪的在押犯不被执行死刑,即使有新的无罪证据,因为这种翻案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是必然的。
    鄙人觉得中国司法不是不完善,而是量刑受到更多人情的驾驭。更多的判决,觉不能因为人情在里面而让司法失去它的***,这才是中国司法应当注意的

[2011年 8月23日 11 : 15]      评论:[2] | 浏览:[915]
  日 历 calendar
« 9月 202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全 站 搜 索

  博 客 介 绍 
    
  文 章 分 类 
· 瓦文 [273]
  最 新 发 表 
    个人英雄主义应当在团队中淡化
    用智慧来获取自己的快乐
    城管和摊贩的矛盾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阿拉法特的橄榄枝和枪
    看九一一十周年
    得民心者得天下亘久不变
    教育是民族前进的命脉,怎么能断?
    中国的茶道是一种传承
    中国的形象工程什么时候才能觉悟
    月饼税叫人情何以堪
    利比亚反对派真的胜利了吗?
    利比亚反对派真的胜利了吗?
    利比亚反对派真的胜利了吗?
    西方的小报文化让人恼火?
    美国会不会成为世界的大“茶包”
  文 章 归 档 
  最新回复(已关闭) 
  我的连 接(已关闭) 
  博 客 统 计 
·
文章总数:272
·
评论总数:145
·
访问总数:284918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