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祀习俗主要来源于寒食节。这个节日来源于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文公被迫带了包括介之推在内的一批大臣逃亡。后来晋文公复国,重赏随逃功臣,却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隐居绵山骨灰盒。晋文公追悔后,去请介之推出山加以重赏,但介之推决意不出。于是晋文公火烧绵山,介之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为了悼念介之推,就下令***在这三天之内不许吃熟食,也不许放火,这就是寒食节。所以,根据这个故事,清明扫墓,烧纸钱不符合古代的传统。 清明祭祀是一种礼俗。在中国文化中,礼有其外在形式,但一切外在形式都是为了表达某种精神或情感,这才是礼的本质与核心。 清明节体现了中国人重孝道、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殡葬网,类似西方感恩节。对先人的缅怀、思念之情的表达,才是清明节的精神实质。只要抓住这个精神实质,祭祀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创新祭祀方式,同时赋予祭祀活动以时代内涵、文明精神,同样能表达生者的哀思和敬意,于先人也是***的纪念和安慰。 “万物生长此时殡葬用品,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半个世纪以前,人民文学家老舍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清明到了,处处桃红柳绿,且别忙着去烧纸,还是给先人献束花吧…… 本文转载于 www(dot)az99(dot)com(do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