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注定不会是平淡的———尼康停产胶片相机和柯尼卡美能达退出相机业,无论哪一件,都堪称惊天动地的大事件,竟然都集中在2006年的***个月发生。数十年来日系五巨头称雄江湖的格局,在弹指间分崩离析,而另一边,是三星挟着自家的***款数码单反跃跃欲试,索尼接手了柯尼卡美能达的遗产,也正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数码对胶片的无情革命,终于在2006年显露其峥嵘面目! 市场格局的大幅度变化,往往也伴随着行业技术标准的大量更新。可以预见,2006年数码相机的技术发展,将进入一个更为复杂,也更为关键的时期。在对2006年的数码影像技术做出预测前,先让我们对2005年的技术发展做些分析,也许现在的种种事件,在之前就有众多的迹象已经表明了。 防抖技术的普及:2005年,各种防抖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可以说是全年***明显的一个趋势,不光是高端的旗舰产品和长焦机,甚至连卡片机都具备了防抖功能。将其区分为三种不同的套路:佳能、尼康、松下等为代表的光学派;柯尼卡美能达独有的机械派,通过调整数码相机中CCD的位置来补偿抖动,不过进入2005年后,这两条产品线发展缓慢;富士的“自然防抖”技术则是另辟蹊径,采用高ISO的方式,提高快门速度,实现防抖,如FinePix F11、Z2、S9500等,目前能够在各类产品包括卡片机上实现高ISO防抖的,唯有富士的“自然影像”技术能够实现。 高感光度的追求:进入2005年,仿佛“感光度“突然间成了一个热门的词汇。自从富士以“自然影像”技术全面提高数码相机的高感光度表现后,以奥林巴斯和卡西欧为代表的厂商也积极跟进,纷纷发布了高感光度的产品。同样,在高端的数码单反市场上,相机的高ISO表现也成为讨论的焦点,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不过,2005年的消费类DC市场上,除了富士“自然影像”技术较为成熟和实用外,其他厂商还属于尝试阶段。其区别在于富士的“自然影像”在镜头、感光元件、图像引擎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优化,而其他厂商目前还只能在单一的方面提高ISO能力。在这种区别下,富士的“自然影像”在进行高感光度拍摄时付出的代价非常小,而其他一些产品或者必须降低像素值,或者在高感光度下噪点严重,并不具有太多的实用性。 大尺寸LCD的使用:2005年的另一股风潮就是大屏幕LCD的采用。2003年末的T1开创了大尺寸LCD(2.5英寸)的先河,一时间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此后各厂商也纷纷跟进。到了2005年,2.5英寸的LCD几乎成了时尚机的标准配置,而包括Sony和富士等***厂商在能更是年末推出了3英寸LCD的机型,N1的触摸屏功能再次成为一大创举! 综合分析上述的这些情况,据***介绍:虽然这些技术从表面上看起来相互都是***的,但其实质上却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那就是2005年的数码相机发展已经不再以提高像素为主线,而是要让使用者更容易地获得更多的拍摄机会!按照这个发展趋势,***预测2006年的数码相机市场将会出现这些情况: ■对更高感光度的追求将不会停止 可以预见到,2006年的数码相机将拥有更高的感光度模式。目前,一些具有“高感光度”的数码相机已经可提供ISO1600或ISO800,而在富士发布的新品中ISO3200的数码相机就已经出现。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对高感光度的竞争方面,拥有完整数码影像技术的厂商将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以富士的“自然影像”技术为例,要提高高感光度表现,需要的是镜头、感光元件、图像引擎的系统化改良。因此,如果厂商本身就具有这三方面的研发能力,显然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技术整合。目前看来,能够拥有这样条件的只有富士、佳能和索尼(合并柯尼卡美能达后),因此未来真正的高感光度竞争将在这三家厂商间展开。 ■像素的缓慢提升 虽然数码相机像素的提升并不急切,但在500万像素成为“入门”级别指标的时候,各厂商的旗舰产品仍是800万像素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富士是率先实现突破的厂商,2005年就推出了900万像素的FinePix S9500。不过一个相当有意思的现象是,索尼在2006年1月24日发布的新一代CMOS传感器上居然采用了和富士超级CCD类似的构造:斜45度排列。索尼称下一代的感光元件将通过这一方式来提升水平和垂直的分辨率,同时增加每个感光元件面积的利用率。这也更让我们认识到了富士的超级CCD所具有的无穷潜力。几乎可以预见,2006年将有一批装备千万级像素的2/3英寸CCD数码相机整装待发! ( http:// *域名隐藏* (dot)com/ *域名隐藏* ?oid=8171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