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永远的巴斤 |
|
[转录]为什么我们的眼里满含泪水——真话永存,真爱永远 “百年赤诚,风吹雨打写人生苦乐” “世纪良知,铁肩妙笔著不朽文章” “亿万读者,泪洒情天愿真言用铭” 今天是送别巴斤的日子。 巴斤逝世一周来,***各地的人们纷纷发表文章,除了表达悼念与怀念,也有很多人在谈论巴斤的意义。 百年巴斤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而他的贡献与影响,则远远超出了文学。 巴斤医生的事迹,可以概略地归纳为青年的反抗和老年的反思。 前一方面,以他的小说《家》、《春》、《秋》为代表。大江健三郎说,“我以为,《家》、《春》、《秋》是亚洲***为宏大的三部曲。”由此可知,巴斤的文学影响力早已超出了国界。后一方面,则以《随想录》为标志。同样,大江健三郎说,“先生的《随想录》树立了一个永恒的典范——在时代的大潮中,作家、知识分子应当如何生活。我会样式着这个典范来回顾自身。” 《随想录》所倡导的“说真话”,也许是1976年以来的30年里,***感召力和影响力的警语之一。 反抗封建与反思文革具有不同的特色和内涵。“封建”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一个历史学的、社会学的概念。因此,反封建的一大工作,则表现为“揭露”与“唤醒”。不揭露则人们不知道自己其实正遭受黑暗的压迫,不唤醒则人们不知道应该反抗封建。揭露与压迫都基于一中觉醒了的新的意识,这就是“五四运动”所催生的一种时代意识。 如果说,反抗封建是明确的、坚定的、激情的,那么,反思文革则复杂得多。之所以首先是“反思”,那是因为,巴斤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文革此类“政治运动”,已经包含着对人性的摧残,对认得尊严的践踏。只有亲身经历过文革这一旷世浩劫,巴斤才开始幡然醒悟。 毫无疑问,这一反思更为深刻,更为困难,更为意义重大而且深渊。 我们说巴斤是灯塔,因为他一他的真诚映照出了这个世界的真与假。 更可贵的是,巴斤作为一个反思者,也把自身作为反思的对象。如果说早年的反封建是反抗外在的恶势力,晚年的反思则是在追踪内在的恶势力。巴斤开始在人性深处寻找原因,这一漫长的心路历程大体是持续不断的灵魂拷问,巴斤***后拈出来的三个字“说真话”,极其平实自然,但他深知这非常不容易。因为: 说真话必须保持起码的道德操守。 说真话必须坚持做人的原则而不是追逐自己的利益。 说真话必须拥有不畏惧任何外部里的巨大勇气。 怀念巴斤,我们泪流满面,因为: 他用一个实际的时间,记下了一个民族的自觉,也以一个人的笔墨,对一个时代进行了忏悔。 值得注意的是,巴斤甚至不大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作家……这也是非常意味深长的。对于巴斤一生的追求,作家确乎是个过小的概念,不足以全面涵盖,这使他跟纯粹的文学家有所区别。这就是为什么巴斤,在文学之外有这样大的影响力,这也是人们深爱他的重要原因。 百年巴斤,巴斤百年,他是善良的中国人民一百年来为理想而奋斗的一个缩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巴斤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尊重。 作家很多,但巴斤只有一个。 巴老,一路走好。
|
|
[2005年 10月27日 15 : 1]
评论:[2] | 浏览:[3956]
|
|
好
我从来都没有读过巴斤老前辈的文章,但我知道他是一个伟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作者!
好
我从来都没有读过巴斤老前辈的文章,但我知道他是一个伟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作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