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3日,天气晴朗,春风熙熙,我在办公室里与到来的王哥百无聊赖。忽然我想到不远处的张溥故居。来到太仓许久了,未曾参观离自己很近的张溥故居,感觉甚是遗憾。于是我提议去参观一下。王哥欣然同意。 漫步数分钟,我们来到张溥故居外面,看到深色的木门,不由感到一种庄严肃穆。一尊白色张溥雕像正对着张溥故居门口,我们不及细看,信步迈入院落,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老者悠闲的坐在木椅上。 稍微环顾四周,我们准备迈入屋门。老者叫住我们,讨要了20元的门票,然后热情的找来两位导游给我们免费介绍。她们细细的一一介绍了每个景致。 张溥故居现存房屋三进,***进为大厅,第二、第三进均为二层楼房,前后房屋楼下有回廊相通,楼上为“通转走马楼”,***后面还有一个景色别致、小巧玲珑的小花苑,整套建筑完整,格调一致。 我们在大厅绕过张溥雕像与屏风,看到后面的一组红木家具。是很明显的明代风格,造型简约大方,结构合理规范,制作严谨准确,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穿过大厅,我们来到第二进楼阁内。底层大堂有着一座很现代化的张溥幼时求学动漫演示器。打开电源,遥控之后,声音,动作随之而生,栩栩如生,令人回味。底层演示器左面有张溥与自己老师徐光启腊像,以及张溥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做的序等书籍资料。跟随导游,从右侧小门进入,登上较为陡峭的楼梯,我们来到二楼。上面有一组明式家具等。有张溥的书桌和“焚书盆”。导游介绍到,张溥自幼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故《明史》记有张溥“七录七焚”的读书佳话,后来他把自己的书斋也名为“七录斋”。里面还有张溥与张采等论学雕像,张溥起居床铺等。 从二层阁楼,穿过东厢书房,我们随着导游来到第三进楼阁。楼阁上面较好的保存了故居原貌,特别是楼阁的大梁与莲花托等,是明朝原件,受到古建筑***的肯定,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了楼梯,我们在大堂里看到了张溥在虎丘“千人石”前举行著名的复社虎丘大会的情景再现雕塑群。此次大会盛况空前,四方文人毕集,以文会友,议论朝政,流传遐迩,影响深远。张溥也是在虎丘做了流传至今的名篇散文《五人墓碑记》。导游介绍说,这篇著名的散文是为了纪念反对魏忠贤阉党统治进行不屈斗争遇害的颜佩韦等五人而写的,张溥敢于反对专权,挺身而出毅然撰文作碑,扬正斥邪,正气凛然,表现了他的崇高气节,几百年来深为后人称颂。这篇脍灸人口的散文文笔酣畅,气势磅礴,被收入《古文观止》;这块著名的碑石至今还巍然屹立在苏州虎丘山麓。 离开第三进楼阁,我们在导游的指引下走了走长约40米的备弄。这是古代女眷以及下人们走的路。 从备弄穿过东厢房,我们来到建于清初的厨房院落。离开厨房,我们来到前面的戏院。在看台上面,我们看到了对面的戏台。我站在戏台上,仔细的观赏着戏台顶部建筑。上面的金色花纹,精美雕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紧贴戏台的是一个丝竹厅,里面有各式古代乐器,有笙,二弦琴等。 自此,张溥故居参观完毕。***后,在大厅里,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坐了坐明式红木椅子,感觉很是舒适。可惜没有带相机,否则可以留念一下。 将要离开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说,张溥故居刚刚修复完毕,今日***天开放。我们是***批游客。呵呵,真是十分凑巧。要是早来了,反倒看不到了。 本文章2006-08-29 17:04:53由alan进行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