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女,22岁,大四在读……觅25岁以上,月薪3000元以上,家是济南的或至少在济南有住房有车……”生活日报消息,这是网上一条很典型的征婚帖子。 过完年,又到了高校毕业生拿着简历奔走于招聘会之时,但个别女大学生并不急着找工作,却把精力放到了“找对象”上,她们觉得这样可以避过就业难题,过上舒适的生活,校园中就出现了“急嫁族”。尽管“急嫁族”有自己的苦衷,但是***认为,做出这种选择要谨慎。 近日记者走访了济南一些高校发现,在一些今年毕业的女生中间,存在着尽早嫁个有钱人的想法。大四女生小孙今天就对记者说:“现在就业形势并不好,想要找个理想的工作很难。不如赶快嫁个有钱的好老公,能少奋斗十年呢。”据小孙介绍,这段时间晚上熄灯后,宿舍“卧谈会”就经常谈论某某女同学又找了个“成功男士”作男朋友,大家都很羡慕。据了解,除了家长和朋友的介绍外,上网成了“急嫁族”寻觅男友的重要途径。在济南一些婚介网站和高校BBS或虚拟空间上,记者看到了很多这类征婚的帖子,其中有一条很具有典型性:“未婚女,22岁,大四在读……觅25岁以上,月薪3000元以上,家是济南的或至少在济南有住房有车”,其余的帖子内容大致与之相似。另外,也有少数去婚介所的,济南从事婚介工作的王玫老师就告诉记者,已经有好几个这样的女孩来找过他,一般都要求找有一定事业和经济基础的,年龄大些也不要紧。 在采访中,记者也听到这些“急嫁族”的苦衷。一位普通高校的女生说,自己学校牌子不硬,家又在外地,又是女生,想在济南找份好工作非常难。即使找到了,收入也只够租房、吃饭的。不如直接找个起点高的丈夫,既避过了就业的麻烦,也省去了很多奋斗。记者还在部分高校随机采访了一些同学,大多说,有这样想法的同学在身边并不少见,尽管觉得不太光彩,但也能理解,毕竟这样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针对“急嫁族”现象,记者专门采访了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权朝鲁,权***认为,大学快毕业了,做出对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时,一定要谨慎。放弃自己的主观努力和奋斗,选择这种功利性的征婚形式并不妥当,毕竟婚姻是需要一定感情根基的。而盲目地拿青春与有房有车有地位的“他”作交易,不但不牢靠,反而会招来很多麻烦事。 随着近年来就业难题逐渐凸显,大学生们的就业期望值也在降低。而记者采访发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开始在高校抬头,不少女大学生或“相亲找对象”,或在网上发帖征婚,有的甚至走进了婚姻介绍所。“急嫁族”群体的渐趋庞大正引起各方关注。 故事一:接受父母安排的乖乖女 近半年来,在父母安排下,山西大学大四学生李丽已经历了三次相亲。三个相亲对象分别为公务员、民营企业家之子、个体老板。李丽的父母认为,家境殷实、有房有车等“硬件”是他们为女儿物色人选的主要“指标”。目前,他们正在联系第四个相亲对象,为的是“要优中择优”。 故事二:一手抓学业工作,一手抓找对象 作为安徽一所***高校的理工科女生,小朱也曾希望通过就业留在省会合肥市,但这样的“雄心”却一次次遭受打击。如今,仍然怀揣***的她过早地把一切寄托于婚姻,“找一个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本地老公,既解决了今后的住房问题,也能利用他在本地的社会关系网扩大就业机会。” 故事三:男靠家,女靠嫁 李丽的同学高毓敏说,“刚上大学的时候,和男生一样,女生同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可读了四年大学,反倒感觉没什么追求了,只想找对人,把自己给嫁了。”同宿舍就有三人曾相亲,其中一位室友自大三以来已“相”了五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