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中的时光——俄罗斯双城记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白夜 晚霞在燃烧。列宁雕像如同剪影,玩滑板的少年纵身而下。 这是圣彼得堡的晚九点。天空还没有完全暗下来。广场上的人很多。跌跌撞撞学走步的孩子。嘻笑漫步的情侣。玩摩托的朋克。背后是端庄肃穆的社会科学院。喷泉的水柱洁白,水花涌现。仿佛是被许诺的幸福,在夜晚到来之前,日常生活在展露它丰盛的一面。 时差四小时,但这里夜晚到来的时间要比国内晚得多。临行前买了塔可夫斯基的<时光中的时光>,这位前苏联导演以"雕刻时光"闻名,却饱受专制折磨,出走之后客死异乡。 也许现在已经有很多不同。写<古拉格群岛>的索尔仁尼琴倍受尊敬。大街上很多地方有他的画像。对于索尔仁尼琴,已经不需要这些东西为他加冕,而俄罗斯需要。苦难需要见证,如果遗忘,一切将会失重。 在广场上,气氛是轻的,暖的,混杂的,散漫的。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那个在涅瓦河边等待情人的女人,***后终于奔跑着前去寻找,弥漫着一种雾中的凄美,和此时的气氛绝然相异。 <烈日灼身>的年代过去了吗?太阳中的黑子,那统治四方的强烈阳光,代表着一种无可辩驳的正确,却让人想起中午的黑暗。或许,白夜,才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生活。 天际线 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这两个城市的天际线都不算高。彼得要塞中的天使风向标和莫斯科国民经济展览馆附近的尖塔,已经算是拔乎其萃。 圣彼得堡是一座建在丛林和沼泽上的城市,如果一个人的意志会造就一个城市,那么这就是彼得大帝。彼得具有一种广阔的胃,能够消化当时世界上各种建筑方式。巴洛克式的,洛可可式,还有古典式(叶卡捷琳娜二世更珍爱此式样)在圣彼得堡得以共生。相对于圣彼得堡的权力意志,莫斯科具有更多的自然演进的色彩。这个相当于北京三倍大的城市,在缓慢的变化中展示了开阔的魅力。在穿行当中,离市中心并不算太远处,经常会浮出一大片丛林,这绝非绿地,而几乎就是森林。 也许正是这些景象让人产生错觉。其实,这两个城市尤其是莫斯科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莫斯科国际机场出发,一路上感觉起吊机不断。电线、起吊机总是从那些古典的建筑中突兀地刺出。是的,一切都在未完成中。这就是转型。这就是巨变。建造与毁坏。一日长于百年之时,百年也许只是一瞬。没有涂抹在墙上***的"拆"字,但是城市正发出无可避免的轰鸣。 规模宏大的位于莫斯科河边的"莫斯科城"开发项目已经动工,根据规划,该项目能与伦敦金丝雀码头媲美。但在两年之内,它将拥有欧洲***的大楼:一幢高达340米的"联邦大厦"。这次旅行,我们在莫斯科所居住的假日酒店的对面,就在兴建一座高耸的建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深夜花园里,还有风儿在沙沙响,但是机器的震颤却变成了城市神经的律动。对于这些变化,人们也许会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对于一个来自中国的旅客,我记得这样的数字:从未来几年的计划建筑面积来看,莫斯科会成为扩张速度排名全球第二的写字楼市场。而***名,当然是上海。 说吧,记忆 莫斯科的阿尔巴特街,是一条相当于北京的 王府井 (行情 股吧),上海的南京路一样的商业步行街。曾经有部名为<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讲述"高干子女"在大肃反时期的严酷境况。现在,步行街变成了日常生活的剧场。 眼前所见景象总是心中所想。尤其像我们这些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感情纠缠往复的国度,"问题意识"应该和别的旅人不同,一段时光总要被拉扯到历史当中去。冬宫、夏宫,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阿芙乐尔号自不必说,就是寻常的遗迹,也往往会纠缠到历史当中去。就像莫斯科国民经济展览馆顶上的举着稻束的工农雕像,在前苏联的电影中可谓耳熟能详。 有时我经常会产生错觉,商业街上弥漫的消费主义气息中还能感受到专制主义的令人窒息的感觉。索尔仁尼琴在<牛犊顶橡树>中写道,为了隐蔽手稿,他可以把字写得像葱籽一样小,而且随时准备在安全委员会到来之前,把那些泣血之作塞进火炉。 和纳博科夫那种钟表般精致,充满重叠和回响的美学相异,索尔仁尼琴更有一种血肉相连的道德力量。这种力量,在日常生活的表面也许没有那么突出,但是往返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午夜列车,在那种驶过广阔大地的震颤中,总以一种不为人觉察的方式传导到一个正在打着呵欠的人的身上。 "生活"在别处 CPI这几个字母已经变得沉重。到了俄罗斯,不必太刻意,身怀通货膨胀之忧的我们几乎可以将汇率自动换算。 当年赫鲁晓夫访美,打开美国农民家的冰箱,里面塞得满满的肉蛋奶让前苏联***吃一惊。资本主义居然是这样的。谎言哗哗地破碎。休克疗法过后,物价飞涨,每个人分得一万元证券(用国有总资产除以当时的1.5亿人)只够买几瓶伏特加。但是如果购买当时的能源股,持有到现在,升值不菲。而这对普通人,显然已算苛求。 苏东巨变,当时国内有一种奇怪的逻辑,凡是说俄罗斯日子没有想象中难过的,全算是诛心之论。这次俄罗斯之行,城内郊区,要说物资短缺,没有见着,但是物价高昂,那是感同身受。莫斯科物价之贵,已经超越东京。从1999年的仅2000亿美元达到今年的9600亿美元,按美元现行价的GDP进行比较,俄罗斯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第10大经济体,刚好落在西班牙之后。 贫富差距在路上即见,奔驰、/宝/马和路虎呼啸而过,一辆超长悍马在城市里绕来绕去,难道是靠石油挣的钱,就像国内山西靠煤炭赚的钱?而不少锈迹斑斑的车依然在路上行驶。***天在莫斯科,吃罢改良中餐,路边有水果摊,西瓜、樱桃、李子等等,价格相当于国内三倍左右。这还不算什么,飙升的***快的是房价,现在莫斯科的均价已经是4200美元。从2004年秋季开始,莫斯科的房价呈现出急剧上涨的趋势,而***近一年多时间里,月均涨幅更高达8%,2006年房价总共上涨了80%。 看来流动性过剩已经无远弗界。国内房价上涨也算不了啥,但是且慢,俄罗斯的社会福利超出我们的想象。当初公有住宅转给私人之时,***规定,人均18平方米以下的部分无偿转给个人,18平方米以上部分也只收很少的钱。还有自来水、热水(一天24小时供应,但是***近有两个月好像出现问题)、供暖,从来就不收费。俄罗斯是没有水表的。另外, 俄罗斯是全民公费医疗,农民,无业者,只要你是俄罗斯公民,就一律公费医疗。手术免费,住院免费,治疗免费,***不免的只有药费。所有的人得了病,不管什么病,甚至都不管你是不是俄罗斯人,只要在俄罗斯境内的任何人得了病,同样治。而且俄罗斯的教育也是免费的。 对于这些社会福利,"休克疗法"没有休克掉,"世纪大拍卖"也没有拍卖掉,确实值得深思,是是非非,反反复复,需要更长程的历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