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一、位置: 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为三洲所环抱; 二、面积: 1 310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1/14;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4.1%,是地球上四大洋中***小***浅的洋; 三、范围: 北冰洋被陆地包围,近于半封闭;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巴芬湾同大西洋连接,并以狭窄的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在亚洲与北美洲之间有白令海峡通太平洋,在欧洲与北美洲之间以冰岛-法罗海槛和威维亚·汤姆逊海岭与大西洋分界,有丹麦海峡及北美洲东北部的史密斯海峡与大西洋相通; 四、深度: 平均深度约1 200米,南森海盆***深处达5 449米,是北冰洋***深点; 五、地理分区: 根据自然地理特点,北冰洋分为北极海区和北欧海区两部分;北冰洋主体部分、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及加拿大北极群岛各海峡属北极海区;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和白海属北欧海区; 六、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称北极地方或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沿岸亚、欧、北美三洲大陆北部及北冰洋中许多岛屿;北冰洋周围的***和地区有俄罗斯、挪威、冰岛、格陵兰(丹)、加拿大和美国;北极地区有几十个不同的民族,其中因纽特人分布***广; 七、北磁极: 1985年北磁极的位置在西经102°54',北纬78°12'; 【自然环境】 一、海岸线: 北冰洋地区大陆与岛屿的海岸线曲折,沿亚洲和北美洲海岸都有较宽的大陆架; 二、洋底地形: 北冰洋陆棚发达,***宽达1 200千米以上;中央横亘罗蒙诺索夫海岭,从亚洲新西伯利亚群岛横穿北极直抵北美洲格陵兰岛北岸,峰顶一般距水面1 000-2 000米,个别峰顶距水面仅900多米,有剧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动,它把北极海区分成加拿大海盆、马卡罗夫海盆(门捷列夫海岭将该海盆分隔为加拿大和马卡罗夫两个海盆)和南森海盆;海盆深度均在4000-5000米之间;在北冰洋中部还有许多海丘和洼地;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之间有一带东西向海底高地,是北极海区与北欧海区的分界;北欧海区东北部为大陆架,西南部为深水区,以格陵兰海***深,达5 527多米; 三、气候: 北冰洋气候寒冷,洋面大部分常年冰冻;北极海区***冷月平均气温可达-20--40℃,暖季也多在8℃以下;年平均降水量仅75-200毫米,格陵兰海可达500毫米;寒季常有猛烈的暴风;北欧海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冰情较轻;暖季多海雾,有些月份每天有雾,甚至连续几昼夜;北极海区,从水面到水深100-225米的水温约为-1--1.7℃,在滨海地带水温全年变动很大,从-1.5-8℃;而北欧海区,水面温度全年在2-12℃之间;此外,在北冰洋水深100-250米到600-900米处,有来自北大西洋暖流的中间温水层,水温为0-1℃; 四、洋流: 北冰洋洋流系统由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挪威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角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等组成;北冰洋洋流进入大西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水流偏向右方,沿格陵兰岛南下的称东格陵兰寒流,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称拉布拉多寒流; 五、冰盖与冰川: 北冰洋水文***特点是有常年不化的冰盖,冰盖面积占总面积的2/3左右;其余海面上分布有自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仅巴伦支海地区受北角暖流影响常年不封冻;北冰洋大部分岛屿上遍布冰川和冰盖,北冰洋沿岸地区则多为永冻土带,永冻层厚达数百米; 六、极光: 在北极点附近,每年近六个月是无昼的黑夜(10月 次年3月),这时高空有光彩夺目的极光出现,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或放射状,北纬70°附近常见;其余半年是无夜的白昼; 【海洋资源】 一、矿物: 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沿岸地区及沿海岛屿有煤、铁、磷酸盐、泥炭和有色金属;如伯朝拉河流域、斯瓦尔巴群岛与格陵兰岛上的煤田,科拉半岛上的磷酸盐,阿拉斯加的石油和金矿等; 二、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相当丰富,以靠近陆地为***多,越深入北冰洋则越少;邻近大西洋边缘地区有范围辽阔的渔区,遍布繁茂的藻类(绿藻、褐藻和红藻);海洋里有白熊、海象、海豹、鲸、鲱、鳕等;苔原中多皮毛贵重的雪兔、北极狐;此外还有驯鹿、极犬等; 【交通运输】 北冰洋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顶点,有联系三大洲的***短大弧航线,地理位置很重要;目前北冰洋沿岸有固定的航空线和航海线,主要有从摩尔曼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北冰洋航海线和从摩尔曼斯克直达斯瓦尔巴群岛、雷克雅未克和伦敦的航线。
|